服务热线:13362097170 官方微信

杭州沙锁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 首页 > 测试技术中心> 汽配产品测试

测试技术中心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13362097170
杭州沙锁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电话:0571-86503387 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杭州钱塘新区前进街道江东一路5000号诚智商务中心5号楼前进众智创业园6613室

汽车电线束测试技术要求

发布时间:2022/5/2 10:25:37 点击次数:1377

汽车电线束测试技术要求:

适用标准:QC/T29106-2014

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电线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1.2 电线束用零部件和材料在图样及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a) 电线束用材料和零部件应符合 SJ/T 11363的规定。
b)电线应符合GB/T 25085的规定。
c)铜编织线应分别符合JB/T6313.1、JB/T6313.2、JB/T6313.3的规定。
d) 端子应分别符合QC/T417.1、QC/T417.3~417.5、QC/T29010、QC/T 29013的规定。
e) 软聚氯乙烯管应符合 GB/T13527.2的规定。
f) 塑料紧箍带应符合 QC/T 349的规定。
g) 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HG/T 2196 的规定。
h) 热收缩双壁管应符合附录 B的规定。
i) 压敏胶粘带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j) 波纹管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4.2 外观;
4.2.1 电线及零部件的安装、分支点位置及分支方向,应符合图样及技术文件要求。
4.2.2 电线及零部件不应有损伤、变形等缺陷。
4.2.3 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4.2.4 带密封塞绝缘压接的端子与护套安装后,密封塞不应从护套中退出。4.2.5 采用开口保护管的部位,电线不应从开口保护管的缝隙中伸出。
4.2.6 端子与电线的连接处需用如图2所示热缩管时,热缩管应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4.2.7 电线束包胶(包扎胶带)如图3、图4 所示,应满足下列要求∶
a) 电线应全数被捆扎,胶带端部不应翘起。
b) 半叠式包胶如图3a)所示,叠层宽度以不低于胶带宽度的1/5为宜,包胶区域不能看见外露电线。
c) 粗包胶如图3 b)所示,胶带与胶带间的节距应为胶带宽的1.5倍以下。d) 局部包胶如图3 c)所示,包胶重叠层数至少为2层。
e) 分支点应交叉包胶,交叉缠绕方式应符合图样及技术文件的要求。
f) 用胶带固定的定位件,胶带缠绕圈数至少3层。
g)  插接器部位包胶,应不存在如图4 所示的单根电线松弛现象。
4.3 电线束尺寸;
4.3.1 干线和保护管长度不应小于50mm。
4.3.2 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不应小于20mm。
4.3.3 电线束尺寸极限偏差应满足表1的规定。
4.3.4 插接器部位有包胶要求的,包胶端部距离插接器端部应符合图5的尺寸要求。
4.3.5 绞合线防松散包胶应符合图6 的规定,包胶前端距离端子前端最大距离不应超过80mm。
4.3.6 定位件定位方向偏差如图7所示,应在±45°的范围内。
4.3.7 塑料紧箍带的安装,非使用部分切除后,使用部分允许保留最大5mm 的留头(切断处到紧箍带锁止点距离)。
4.3.8 屏蔽线的屏蔽网端部包胶如图 8 所示,屏蔽网绝缘层端部距端子前部的距离最大不应超过150mm。
4.4 端子与电线的连接;
4.4.1 压接连接。
端子与电线的连接应优先采用如图9所示的压接方法。
4.4.2 导体压接。
导体压接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导体压接区,导体芯线应全部压入端子的卷曲部分中。
b) 电线绝缘层不应被压入导体压接区,在图9所示的连接B区应可见导体和绝缘层。
c) 在图9所示的连接A 区应可见线端。
d)如图9所示导体压接区"后 R"(入口曲线)应可见。
e) 在图样及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导体压接区横断面应符合附录 A的要求。4.4.3 绝缘层压接。
按图 10 所示对绝缘压接进行 3 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连接 B 区.应可见电线导体和电线绝缘层。
4.4.4 带密封塞的绝缘压接。
带密封塞的绝缘压接,如图11所示,在连接 B区应可见电线绝缘层及密封塞端部。
4.4.5 连筋。
连筋(端子与端子间连接的料带切除后,保留在端子上的剩余部分)不能损伤电线绝缘层和密封塞,连筋最大长度不应超过0.5mm。
4.4.6 连接强度。
端子与电线的连接应牢固,其最小拉力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4.4.7电压降。
采用压接方法时,导体压接区的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4.4.8 钎焊连接。
端子与电线的连接采用钎焊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4.5 接点;
4.5.1 采用压接方法时,接点如图12所示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导体应全部压入端子的卷曲部分中,线端在端子两侧应可见且伸出长度不大于3mm。
b) 导体压接区两侧应可见入口曲线R,电线绝缘层不得压入端子内。
c)接点的拉力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d)接点电压降应不大于表3的规定。
e)在图样及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导体压接区横断面应符合附录 A的要求。
4.5.2 接点采用钎焊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4.5.3 接点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如图13所示,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焊接电线的组合宜按表4 的规定。
b) 采用两侧分线形式焊接接点,每侧最多允许5根电线,采用单侧分线形式焊接接点最多允许15根电线。
c) 采用两侧分线形式焊接接点应牢固,接点的拉力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d) 接点的撕裂力应符合表5的规定。
4.5.4 接点表面应绝缘,符合下列要求∶
a) 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b) 湿区接点绝缘处理后,经浸水试验绝缘电阻应大于100M④。
4.6 橡胶件防水性能;
有防水要求的橡胶件,如图14 所示经0.3MPa水压的喷水试验后,橡胶件与电线密封处不应有水渗透。
4.7 电路;
对所有电路进行通电检测应无短路、断路、错路现象。
4.8 耐温度性能;
电线束按图样及技术文件规定的下限工作温度T和上限工作温度 T,分别进行耐低温、耐高温、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4.2和4.7的规定。
4.9 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
电线束经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4.2和4.7的规定。4.10 耐振动性能;
电线束经耐振动性能试验后应符合4.2 和4.7 的规定,去掉电线保护管,电线应无目视可见的磨损现象。
4.11 耐盐雾性能;
电线束经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4.2和 4.7的规定。
4.12 耐化学性能;
电线束应进行化学性能试验,试验液体种类推荐采用玻璃清洗剂、车用无铅汽油或柴油、汽油机油或柴油机油、发动机冷却液。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4.2 和4.7的规定。